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文創難開花: 漢寶德與建成茶行主人林資培

其實,台灣過去40年的"台灣茶道",稍有可能稱得上是文創產業,不過連漢先生都無法將它吸收。

漢寶德 救國團溪頭活動中心——竹林、木屋、茶
(聯合副刊2007.10.7)
建成茶行主人林資培先生可能1975年就認識,2007重訪,告訴漢先生產茶以海拔1000公尺以下為宜,要喝茶養生.....



漢寶德嘆 「政府輕文化 文創難開花」

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接受聯合報專訪,談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困境。
記者余承翰/攝影
政府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卻在立院指出,推動文創成效低。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發表新書「文化與文創」,認為台灣自創「文創」一詞,卻因此模糊焦點、失去方向,「什麼都拉進文創產業」。政府長期重「文創」輕「文化」,造成文化環境貧瘠,文創產業也無法開花結果。七十八歲的漢寶德,近日受肺病所苦,醫生囑他少說話、臥床靜養。但他為了這本書,堅持躺在床上也要接受聯合報專訪,床邊還放著氧氣筒。秘書要求採訪不可超過卅分鐘,但他談起文創便精神奕奕、滔滔不絕,不知不覺時間已過。
「這是我下筆最艱難的一本書,寫完一度考慮放棄出版。」建築師出身的漢寶德寫過幾十本書,題材包括建築、美感、設計教育,無一不是文創領域。身為文創界的老前輩,他卻感嘆「時代變了,當今的世界一切向錢看,傳統的老人家如我怎敢再表示意見?」他有滿腹的話想說,卻擔心「說了也沒用」,最後選擇用書表達意見。
漢寶德指出,「文創」一詞是台灣獨創,文創產業在歐美都叫「文化」產業。台灣人創造「文創」兩字,是因為「文創」比「文化」定義模糊,「套上感覺舒服,什麼都可以加進來。」但也因「文創」定義不清、包山包海,政府和民間都摸不清方向。
「我們玩弄『文創』這個名詞,把創意解釋為點子,把文化產業看小了。」漢寶德認為,台灣談文創的人多是「小聰明」。把古蹟變成咖啡館、把故宮名畫印上圍巾,都只是文創的「小聰明」,「對於我們所期待的文創時代毫無幫助」。政府不該再把心力資金放在獎勵這些「小聰明」。
至於台灣有那個產業符合他心中「真正的文創產業」?漢寶德想了一個禮拜,搖搖頭,「一個都沒有」。
「文化只要普及,就能產業化。」漢寶德認為,文創的「創意」,是把文化從少數人欣賞的菁英文化轉成「人人都能欣賞」,而不只是「把文化變成生意」。文化只要普及,人人都能欣賞、消費文化,文創產業自然形成。政府該做的是推動「文化普及化」,比方提倡美感教育。
漢寶德表示,如今台灣談文創產業,只重視文化的經濟效益、卻不重視文化的扎根普及。政府砸大錢推動「文創」產業,卻忽略國民「文化」素養的培養,「文化環境貧瘠,文創怎能開花結果?」
【2014/10/01 聯合報】http://udn.com/


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浴火重生 盼結合鹿谷茶文化展翅高飛   首頁 > 歷史新聞 > 100年 > 100年04月 > 100年04月13日
【記者李光曜/鹿谷報導】溪頭青年活動中心遭到祝融之災後,救國團進行重修整建;這座走過34個年頭的木造休閒住宿區,完全的「浴火重生」,鹿谷地方人士都盼經歷這段災難,溪頭青年活動中心,能再展翅高飛。
而,對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的未來,救國團鹿谷鄉團委會長張淑貞,相當有信心;她表示:這座活動中心有過相當輝煌的「青年活動」歷史,深受青年喜愛,相信重建之後,仍會散發優質的氣息。
張淑貞說,青年活動中心重新啟用後,期盼再一次為有好山好水的鹿谷鄉,帶入新的商機,尤其在茶葉特產上,有著大助益。 
 她指出,鹿谷鄉所生產的農產品相當優質,尤其是凍頂烏龍茶更是聞名國際。近年來,茶農與地方社團更積極規劃重新找回在地「凍頂烏龍茶」的文化;期能讓消費者也能「識茶」「選茶」「藏茶」「品茶」,讓鹿谷茶再度向上提升。
而透過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的重新啟用,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也與救國團進一步結合,甚至也是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理事長的張淑貞,也邀請救國團主任張德聰,一起交流休閒與茶葉的頂級串聯,讓未來兩項休閒文化,都能飛揚國際。
據了解,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是由建築師漢寶德設計,於民國64年開始建造,全部以原木建造,風格獨特。這座休閒活動場所在民國66年完工啟用;之後,因逢救國團在學校舉辦暑寒假自強活動,所以吸引極多青年前往,而也因此為鹿谷鄉,注入頗大的商機與繁榮。
惟,走過多年歲月仍屹立不搖的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在民國98年12月14日凌晨2點多,卻發生無名大火,中心內的販賣部、辦公室、廚房等多棟木造建築,全部遭祝融吞噬,中心無法再領風潮。
 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蘇清發說,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曾是青年學子熱中活動場所,服務超過百萬人次;而為保有森林建築風格,所以重建設計採鋼骨結構建造,但是外觀仍維持「木造」風格,更強化防火功能,讓原貌能夠不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