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羅氏秋水茶:我在檳榔攤前的快樂(劉克襄)


劉克襄:我在檳榔攤前的快樂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article/1796
在台中南區,我騎腳踏車經過一處十字路口,遇到紅綠燈。旁邊有一檳榔攤,醒目的招牌下,露出一個不顯眼的小小商標:羅氏秋水茶。許久未見到了,我停下車,買一瓶易開罐的,當下咕嚕飲盡。
顧名思義,它真的是茶,但味道混合著清香,接近青草茶,又無明顯的青草藥味。這一口感,或許就是某一台中的味道吧。每次喝了它,身子好像就有一股解熱的沁涼,激發我聯想到昔時貧苦生活的年代。
印象裡,別地不曾聽聞此一飲料,只在台中地方才買得到。據說該家族經營,可溯及清朝時就在福建老家研發。有回霍亂時,還用此茶水醫治不少患者。此後一代承傳一代,戰後遷移到中部,在台中盆地大街小巷販售,成為老一輩嫻熟的涼飲。
我最好奇的是,為何從以前迄今,在其它地方,不曾聽聞。只有在台中,尤其是南台中,太平、大里等地,而且以檳榔攤和雜貨店為多。猜想是醫藥管理法有所規範,青草藥不能言及療效之類的限制,因而此一涼飲,彷彿被禁錮了。只能吸引台中勞動階層的味蕾,在小區域口耳相傳。直到前些時日,台中地區的楓康和松青超市終於引進,但未來是否會有更全面的販售,還是囿於台中,仍有待觀察。
小小的罐裝飲料,上頭註明的食材成份,大抵有仙草、苦瓜、薄荷、仙楂等,再加上茶。其生產製造則告知,仍以古老的方式熬煮。果若如此花費功夫,大概就難以量產。這類小型飲料食品,在今日大型連鎖企業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恐怕也不易跟舒跑和可樂等飲料匹敵。
它何以能在台中擁有一席之地,大概在地人還有某一喝茶水的慣性,透過生活經驗和歷史情感,繼續選擇它吧。當我如此理解,而又確實地手握一罐時,真有一種具體的滿足。現在流行的小確幸,或許最能貼切地描述那一剎,我站在檳榔攤前的愉悅。
諸多美食餐飲專家,在探究台中盆地的飲品和糕餅業時,往往會帶到一心豆干、豐仁冰、劉麵包和蜜豆冰等,偶爾也聯想及秋水茶的存在。大抵上,這些都被視為沒落的產業。
我卻不這麼評量,尤其是秋水茶。它雖不如春水堂走向全球化,成為各地知名牌,也不像日出宮原眼科躍升為台中必訪的景點。但這一小小存在,已有那麼一甲子,從昔時的一杯杯販售,到現在的易開罐箱裝,早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身上。那是確實存在的,液體的台中,味覺的台中。
小確幸的定義很多,我的很宅,多半是這種不可承受之輕。在一個微小產品的打轉和研磨中,展現生活積累的精緻和特殊性。那絕不是短暫的幸福,譬如多放幾回連假,就能獲得。或者被批評故步自封,成為台灣無法跨向國際的絆腳石。
台灣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它能讓這種小確幸徹底的實踐。台灣之所以受到許多外人的喜愛,就是還有這般長期堅實的意外存在。許許多多中小企業,把台灣打造出多樣的可能和繁華。
當我們急著和世界緊密接軌的階段,端賴政府如何扶植和維護他們,免於在一個錯誤的貿易政策下,讓小店小鋪在可實踐夢想的空間裡,喪失創造的機會。全球化思維下,我所害怕的,有時便是這一小確幸的快速消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