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茶21席》



古武南等合著《茶21席》(臺灣商務出版)

《茶21席》書影。
(圖/臺灣商務提供)
唐人陸羽不愧「茶聖」之名,淡泊名利,拒絕功名,口傳〈六羨歌〉以明志。此歌版本不一,《全唐詩》所錄為佳:「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唯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都說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習茶者更是不壞之身。此處所指的不僅是咕嚕咕嚕喝茶而已,更非沉迷於泡沫紅茶等甜死人不償命的飲料,而是茶道,有一定行茶儀式 的品茶活動。從某一角度來看,茶道與禪理相通,故有人稱茶人為在家僧人,比茶室為佛堂。茶道一如禪修、書法、花藝、樂曲,蘊含深厚的文化意涵。
《茶21席》說的便是與茶的邂逅因緣,以及浸淫其中後心境的轉變。主編邀請廿一位茶友(同學)撰寫茶人、茶器、茶湯、茗茶等與習茶相關的題材,兼聊互動之 趣、同門情誼。此書非實用指南,不談茶具選購、茶葉等級、泡茶步驟等技術面,也不說同室共飲帶來的,諸如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增進人際關係等實質利益。若 論收穫,無關商機,卻更豐盈滿溢,對習茶者職場專業的幫助,是於無形中自然獲得的,非刻意設計所能攫取。以書中一位二胡演奏者經驗分享為例,他說,成為茶 人之後,藝術呈現從表相轉趨內斂,「在習茶中的等待、靜止,幻化為樂句中的獨白和安靜的等待」。他領略到習茶、演奏同為表演藝術,是「時空的等待」。
從封面文案「茶的心情水知道,水的心情……」,便足可讓讀者心緒飛越到飽富詩意的遠方。本書作者都是茶道中人,在茶書院習茶,用心做茶、泡茶、喝茶,心領神會,發之為文,筆下未見生澀感,內容未因形式自由而鬆散,茶道潛移默化之功,由此可見。
本書非文學創作書,雖然有幾篇堪稱上好散文。值得推薦的是,廿一位共同作者「與茶約定,與茶對話」,用最簡單的文字,分享品茶生活中身心靈最舒適的時刻。即使滴茶不沾的人,也可讀出興味來,讀出慢活、樂活的生活美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