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茶葉事件,美國獨立革命的濫觴


【世界史上的今天】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茶葉事件,美國獨立革命的濫觴。
中國茶葉並非是近代才遠近馳名,遠在16世紀英國殖民海外的年代,就讓英國人讚不絕口,一試成主顧。但英國人愛喝茶與美國的獨立有何關聯?
英國於17世紀初開始殖民北美,但殖民地與本國的稅制往往不同,這種差異除了要彰顯本國的尊爵不凡之外,打壓殖民地經濟規模兼增加國庫也是主要目的。當時英國上流社會極為風行來自中國的茶葉,這些茶葉幾乎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包辦,原因是英國國會在1698年特許了東印度公司進口茶葉的壟斷權;到了1721年,茶葉也風行英國的北美殖民地,而英國政府看見商機,認為殖民地的茶葉如果沒有在地競爭者,商機將大為可觀,於是頒布法案,往後殖民地所有的茶葉貿易,只能向英國進口。1760年代,英國頒布《印花稅法》向北美殖民地徵收更多更高的稅,讓殖民地的居民因為全民萬萬稅而民怨四起,當然也讓包括茶葉在內的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茶葉竟然只能向英國進口,使得當地人鋌而走險開始走私茶葉。
種種不利於北美殖民地的稅制,加上國會根本沒有殖民地代表,使得殖民地大喊口號「國會無代表,吾當不繳稅」;當地知識份子因不滿英國當局無視殖民地權益的高壓政策,由山繆•亞當斯(Samuel Adams)等人所領導的地下組織「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正在醞釀反抗英國的行動。
1773年11月,有七艘大型商船載滿茶葉開往殖民地,四艘前往波士頓,其他三艘分別前往紐約、查理斯敦和費城,然而這三座城市的茶商都拒絕接收來自英國的茶葉,使商船不得不開回英國;但波士頓港的茶葉船並沒有如期返回英國,而陷入僵持:波士頓總督,湯瑪斯•哈欽森(Thomas Hutchinson)下令茶葉船不准離港。眼見船隻停港超過20天,按法律規定,船長需支付額外的費用才能繼續停泊,但哈欽森拒絕船長不支付費用離港;當地人拒絕英國的茶葉貿易,地方官又不讓商船離港,這種舉動完全不把殖民地居民放在眼裡,也迫使自由之子採取行動。
1773年12月16日深夜,數十名偽裝過的自由之子,登上茶葉商船將船上共340多箱的中國茶葉全推入波士頓港,港灣內載浮載沉的木箱如同預言英國的殖民政權,暗夜的茶香隨著晚風將革命的意識吹進家家戶戶。
事件隔天,英國當局大為震怒!引發了針對北美殖民地的各種強力法案,希望高壓手段能壓制抗議的火苗,甚至拒絕當地以班傑明‧富蘭克林為首的鴿派,試圖追求和平的賠償茶葉提議。自此,英國當局與北美各殖民的針鋒相對層級逐漸升高,就在革命槍響後,開啟了近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
◄畫家Nathaniel Currier繪於1846年的《波士頓茶葉事件》(The Destruction of Tea at Boston Harbor),當時部分自由之子偽裝為印第安人的樣貌,將船上的中國茶葉(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有)全倒入波士頓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