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哪來100種理由?!
「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原來日常文化中的茶飲,可以追溯至神農氏呢!飲茶之風始於唐,盛於宋,到了清代茶葉遠播至歐洲,足見華人茶文化的悠久與博大精深。不只如此,茶產業數度關係著我國社、政、經等面向的起落。
古人品茶極盡繁複,現代卻以便利的冷飲茶為主流。飲茶文化在風俗民情、社會經濟、消費模式交相影響下,形構了時代風貌。近百年的茶飲文化隨著時 間產生變動,延續到當代台灣,更成為消費文化的一環,可被視為一種社會連續與變遷的研究工具。五、六○年代茶葉與茶器的進出口貿易不但成就了台灣戰後的經 濟脈動,而且隨著現代化的消費趨勢,與異國茶飲的融合,更成為今日的茶文化特色。
M. Featherstone提出「真實的美學化」(greater aestheticisation of reality)的觀念,正是茶文化被消費的現象映證。他認為消費文化的市場基礎,就建立在把日常生活的潛在對象與機會,改變成屬於藝術性、知識性、或美 學上令人愉悅的。不斷翻新的手法,使得大眾對新品味、新感覺產生無止境的追求,而成為消費力的來源。實際上,消費者不再將物品視為滿足使用功能的物品,而 看作是具象徵意義的物品。台灣的消費大眾購買茶飲時,未必能意識到茶產業背後潛藏的複雜因素,牽涉到文化、政經、和消費的問題。有時大眾購買的不必然是茶 本身,而是某種品味、價值、階級、和社會地位的象徵,或者可以說,只是購買了一個茶的「符號」。
現代茶飲的消費慾望和衝動有別於傳統,除了日常和生理的止渴需求外,還包括滿足消費者個人層面的各種需求,例如:習慣使然、圖個方便、講求靈性、致力養生等。我們為什麼要喝茶、和如何喝一口好茶,成為值得探討的題目。
《茶.沖.動》展覽企圖探討茶文化的消費性格。除了讓觀者反省由傳統「好」茶延伸變異下的多元次文化標準,也瞭解茶消費的心理形塑歷程、和各式消費手法。同時透過歷史傳承和品味開創的對照,呈現當代豐富的飲茶文化和產業發展的潛力。
2007.5.4 (五) ~2007.5.30 (三)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