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International Tea Farm Alliance/World Tea Expo

京都・和束ほか、世界5カ国9つの茶園で組織される「国際茶園協会ITFA(International Tea Farm Alliance)」は、6月末にアメリカラスベガスで開催される北米一の茶専門展示会World Tea Expo 2011に出展する。日本からは、京都・和束の「京都おぶぶ茶苑」ほか、福岡・八女、鹿児島・知覧の3つの生産地より茶農家が参加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World Tea Expoとは、北米最大のお茶専門展示会で、毎年6月に開催されており、世界中の茶関係者が一堂に会する催しだ。今年は6月24日〜26日にラスベガスコンベンションセンター(米国ラスベガス)で行われる。

 今回参加する国際茶園協会ITFAは、日本/京都・和束はじめ、インド・ダージリン、台湾・阿里山など世界の茶産地から、茶葉やお茶の魅力を消費地に届けるべく2011年3月に発足。5カ国9茶園が参加しており、和束の京都おぶぶ茶苑は発足メンバーでもある。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Chagayu

Chagayu

Content Number:20644

Chagayu
This traditional rice broth of the Kumano region has the flavor of tea. It is easy to digest, and known locally as "okaisan." In the cold winter people eat it hot, and in the summer, when it is hard to work up an appetite, it is eaten cold.


Nara eateries get shot at fabled Michelin Guide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禅茶

  1. 禅茶_百度百科

    - [ 轉為繁體網頁 ]
    2011年2月9日 ...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 ...
    baike.baidu.com/view/857476.html?goodTagLemma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2. 茶篇30則 - 笑遊茶禪

    笑遊茶禪茶藝茶道禪茶一味:茶禪體、茶藝相、茶道用,三者缺一,就不能呈現茶文化的精髓;茶禪真、茶道善、茶藝美,三者缺一,就不能呈現茶文化的香格里拉。 ...
    www.teazen.com.tw/tea3.htm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3. 一千零一夜:禪茶一味- 樂多日誌

    2005年3月24日 ... 昨天,採訪完清香齋的解老師,讓我想到關於生活品質的事…… 今天,聽阿華形容他新買的那張很讚的椅子,也讓我想到關於生...
    blog.roodo.com/carolelai/archives/49576.html - 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4. 禪茶

    2009年4月8日 ... 【大紀元4月9日訊】茶可以提神輕身,有助於禪定的修習,所以禪修者喜好喝茶,於是有「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的說法。 ...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24-flavors/ 菊茶

Chrysanthemum tea ( 菊花茶)

黃菊茶

chamomile
or cam·o·mile (kăm'ə-mīl', -mēl') pronunciation
n.
  1. An aromatic perennial herb (Chamaemelum nobile) in the composite family, native to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having feathery foliage and flower heads with white rays and yellow centers.
  2. A similar, related Eurasian annual plant (Matricaria recutita).
  3. The dried flower heads of either one of these plants, used to make an herbal tea and yielding an oil used in commercial flavorings and perfumery.

[Middle English camomille, from Old French, from Late Latin chamomilla, alteration of Latin chamaemēlon, from Greek khamaimēlon : khamai, on the ground + mēlon, apple.]







24 flavors or 24 mei is the name given to a variety of Cantonese herbal tea, drunk for medicinal purposes. Its name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it is a mixture of up to 24 different ingredients (although it may feature as few as 10 or as many as 28 or more). The recipe is not fixed, and thus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er.

The tea is somewhat bitter in taste.

Typical ingredients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root tea,甘草味的飲料

Red Root Tea supports respiratory health and cleanses respiratory tract. It is also known as New Jersey Tea and Wild Snowball. You can purchase Loose Cut Red Root Tea at: http://www.botanicchoice.com/Blowouts/Red-Root-Cut-Tea-loose-B01REDR.axd
What is the alcohol content of root beer? Charles Elmer Hires developed the recipe for root beer on May 16, 1866, based on root tea, a licorice-flavored beverage. He decided to call the drink a beer rather than a tea because he hoped to appeal more to a working class clientele. Lab tests of Hires Root Beer, showed that, in spite of its name, the carbonated drink has a negligible amount of alcohol — or, as they put it, "less than a loaf of bread." Active in the temperance movement, Hires called his root beer "the Temperance Drink."


什麼是啤酒的酒精含量查爾斯埃爾默希雷斯開發的食譜啤酒1866年5月16日基於根茶,甘草味的飲料他決定去拜訪啤酒,而不是,因為他希望吸引更多的一個工人階級的客戶群。實驗室測試希雷斯啤酒,結果顯示,儘管有其名,碳酸飲料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酒精- 或者,因為他們所說的那樣,“不到一個麵包麵包。“活躍在禁酒運動,出租給他的根啤酒“禁酒喝。“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茶字韻詩/瀹茗



183-84
朱佩弦自昆明寄示茶字韻詩 盧天白先有和作.....
......摧瀹女兒茶
......七碗不勝茶
......虛費趙州茶
......停煎入夜茶
......非關浪飲茶

“茶”字流變史

“茶”字流變史

 中國是茶的祖國,中國人最先發現和利用茶。世界各種語言中的“茶”,均從中國對外貿易港口所在第廣東、福建一 些地區“茶”的方言音譯轉變而來。在中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個,“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設,四曰茗,五曰荈。” (《茶經·一之源》)“茶”字是由“茶”字直接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設、茗、荈都曾用來表示茶。

一、“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一)荼的含義

  苦菜

  《爾雅·釋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詩經·國風·邶國之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國風 豳國之七月》有“採荼樗薪”,《詩經·大雅·綿》有“堇荼如飴”,一般都認為上述詩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國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疏》記苦菜的特徵 是:生長在山田或沼澤中,經霜之後味甜而脆。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七“苦菜“條記:初春時生苗,莖中空,折斷時會流出白汁,開黃花和野菊相似,其 種子附生白毛,能隨風飄揚。苦菜是荼的本義,其味苦,經霜後味轉甜,故有“其甘如薺”、“堇茶如飴”。

  茅秀

  東漢鄭玄《周官》注雲:“荼,茅秀”,茅秀是芽草類種子上所附生的白芒。《詩經·國風·鄭國之出其東門》有“有女如茶”,成語有“如火如荼”,上述之荼一般認為是指白色的茅秀。茅秀是荼的引伸義,因苦菜的種子附生白芒,進而由苦菜白芒引伸為茅草之“茅秀”。

  茶具苦澀味,所以,便用同樣具有苦味的荼(苦菜)來借指茶。

  其他

  由“茅秀”進一步引伸為“蘆葦花”,還有解釋為“紫蓼”、“陸穢”的。

  (二)荼何時被用來借指茶

  《爾雅·釋木第十四》,“槚,苦荼”。槚從木,當為木本,則苦荼亦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從草的苦菜而是從木的茶。《爾雅》一書,非一人一時所作,最後成書于西漢,乃西漢以前古書訓詁之總匯,由《爾雅》最後成書于西漢,可以確定以菜代茶不會晚于西漢。

  西漢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一般認為這裡的“荼”指茶。因為,如果是田野裏常見的普通苦菜,就沒有必要到很遠的外地武陽去買。王褒《僮約》定於西漢宣帝神爵三年(西元前59年),荼借指茶當在西元前59年之前。

  (三)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陸羽在《茶經》“七之事”章,輯錄了中唐以前幾乎全部的茶資料,經統計,荼(含苦荼)25則,荼茗3則,荼荈4則,茗11則,槚2則,荈詫3 則,設1則。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則,約佔總茶事的70%。槚、設都是偶見,茗、荈也較茶為少見。況茗是荼芽,荈是荼老葉,荼、茗、荈,其實是一。 由此看來,荼是中唐以前對茶的最主要稱謂。

  二、茶的其他稱謂

  (一)槚

  槚,又作榎。《說文解字》:“槚,楸也。”“楸,梓也。”按照《說文》,槚即楸即梓。《埤雅》:“楸梧早晚,故楸謂之秋。楸,美木也。”則楸早 在早秋落葉,故音秋,是一種質地美好的樹木。《通志》:“梓與楸相似。”《韻會》:“楸與梓本同末異。“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 者為梓。“《埤雅》:“梓為百木長,故呼梓為木王。“綜上所述,槚(榎)為楸、梓一類樹木,且楸、梓是美木、木王。”槚,苦茶(《爾雅》)。槚為楸、梓之 類如何借指茶?《說文解字》:“槚,楸也,從木、賈聲。”而賈有“假”、“古”兩種讀音,“古”與“茶”、“苦茶”音近,因茶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 古)來借指茶。槚作楸、梓時則音“假”因《爾雅》最後成書于西漢,則槚借指茶不晚于西漢。但槚作茶不常見,僅《爾雅》和南朝宋人王微《雜詩》兩見。

  (二)茗

  茗,古通萌。《說文解字》:“萌,草木芽也,從草明聲。”“芽,萌也,從草牙聲。”,茗、萌本義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樹的嫩芽當然可稱茶茗。後來 茗、萌、芽分工,以茗專指茶(茶)嫩芽,所以,徐鉉校定《說文解字》時補:“茗,茶芽也。從草名聲。”茗何時由草木之芽演變而專指茶芽?舊題漢東方朔著, 晉張華注《神異記》載:“余姚人虞洪入山採茗”,晉郭璞《爾雅》“槚,苦茶”注雲:“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唐前飲茶往往是生煮 羹飲,因此,年初正、二月採的是上年生的老葉,三、四月採的才是當年的新茶,所以晚採的反面是“茗”。以茗專指茶芽,當在漢晉之時。茗由專指茶芽進一步又 泛指茶,沿用至盡。

  (三)荈

  《茶經》“五之煮”載:“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音義》:“荈、荼、茗,其實一也。”《魏王 花木志》:“荼,葉似梔子,可煮為飲。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南朝梁人顧野王《玉篇》:“荈,尺*切,茶葉老者。“綜上所述,荈是指粗老茶葉,因而 苦澀味較重,所以《茶經》稱“不甘而苦,荈也。”《茶經》“七之事”引司馬相如《凡將篇》中有“荈詫“。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其與哲學家、文學家楊 雄及文學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國最早飲茶的地區,“武陽買茶”的武陽就是現今四川彭山。荈不像、槚、荼等字是借指茶,只有茶一種含義,所以,《凡 將篇》中的“荈“指茶是可能的。荈為茶的可靠記載見於《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荈應是茶飲 料。晉杜育作《荈賦》,五代宋初人陶谷《清異錄》中有“荈茗部”。“荈”字除指茶外沒有其他意義,可能是在“茶”字出現之前的茶的專有名字,但南北朝後就 很少使用了。

  (四)設

  《說文解字》:“設,香草也,從草設聲。”段玉裁注雲:“香草當作草香。”設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設借指茶。西漢楊雄《方言論》:“蜀西南人謂茶曰設。”但以設指茶僅蜀西南這樣用,應屬方言用法,古籍僅此一見。

  三、茶字的出現及其由來

  在荼、槚、茗、荈、設五種茶的稱謂中,以荼為最普遍,流傳最廣。但“荼”字多義,容易引起誤解。“荼”是形聲字,從草余聲,草字頭是義符,說明 它是草本。但從《爾雅》起,已發現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實不符,故借用“槚”,但槚本指楸、梓之類樹木,藉為茶也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礎 上,造一“搽”字,從木茶聲,以代替原先的槚、荼字。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讀“加、詫”音。陸德明《經典釋文》雲:“荼,埤蒼作搽。”《埤蒼》乃三 國魏張揖所著文字訓詁書,“搽”字至遲出現在三國初年。南朝梁代顧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又除加切。”隋陸德明《經典釋 文·爾雅音義下·釋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蒼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飲,音直加反,茗之類。“初加切,直加切,音茶。“荼“讀茶音約始於南北朝時 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讀音上及荼在書寫上還會引起誤解,於是進一步出現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 “搽”。隋陸法言《廣韻》“下平聲,莫霞麻第九;荼,春藏葉可以為飲,巴南人曰葭荼。”“茶,俗”。“茶”字列入“麻韻”,下平聲,當讀“茶”,非讀 “徒”。“茶”字由“荼“字減去一畫,仍從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書寫簡單,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於民間。“荼”(音茶)和“茶”大約 都起始於陳隋之際。《茶經》注雲:“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茶經》原注者認為“茶”字首見《開元文字音義》。《開元文字音義》係唐玄宗 李隆基禦撰的一部分,已失傳。儘管《廣韻》、《開元文字音義》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場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蘇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陳藏器撰 《本草拾遺》,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陸羽著《茶經》之後,“茶”字才逐漸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