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玉雅集---20070710
.....
接下來的「茶與詩」,
先介紹台灣的茶歷史:
1645年 《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二冊:「在台灣也有茶樹發現。」
1717年 周鍾瑄《諸羅縣誌》 295頁:水沙連內,山茶 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脹。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若挾能製武夷諸品者,購土番採而造之,當香味益上矣。
1796-1820年:連橫《台灣通史》 654頁:有「柯 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於「魚桀」魚坑(今台北縣石碇),發育甚佳。繼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
1878年。(《海關報告》1878, 引自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 灣之社會經濟變遷》59頁):十五年前,大稻埕四周的山坡上,幾乎看不到一棵茶樹,現在這些山坡都種滿了茶樹。
台灣茶業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 茶的市場定位
- 產地標示
- 殘存農藥
- 茶 的文化
在詩詞介紹,則介紹香港中環陸羽茶室的臺靜農對聯
泉烹苦茗琉璃碧;
菊釀香醪琥珀黃。
與詩人向陽在漁 夫咖啡所留的對聯
茶要香,酒要醇,咖啡要厚;
心求清,情求重,肚腸求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